媒體西華

  • 2023-03-03
    “中國新聞網”3月1日以“中日建筑傳統及現代意義學術研討會在蓉舉行”為題作了報道。報道全文如下:中新網四川新聞3月1日電 (記者 賀劭清)2月28日下午,“中日建筑傳統及現代意義”學術研討會在西華大學學術交流中心舉行,日本岡山理科大學工學部建筑學科彌田俊男副教授、四川大學建筑與環境學院副院長李沄璋教授受邀,分別作了題為“現代日本建筑精神傳承的實踐”及“西南建筑傳統及現代思考”的主題演講。研討會現場。西華大學副校長許州代表西華大學致辭,介紹了學校的辦學歷史及國內、國際的學術交流情況。他表示,本次學術研討會的召開,對豐富學生知識、拓展學生視野將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彌田俊男副教授通過春日大社國寶殿、岡山站前廣場等設計項目,就自己是如何理解日本建筑傳統,以及如何運用天然材料并結合光、影等自然現象,在現代建筑中體現日本建筑傳統進行了分享。李沄璋教授通過自己的傳統建筑研究課題,分享了他對建筑傳統的理解以及其蘊含的歷史、文化等重要價值,并通過自己設計的稻城體育館、甘洛幼兒園等項目,就如何將傳統建筑在現代建筑中得意傳承作了分享。參會同學在聆聽講座后,就用什么方式來體現建筑傳統文化、如何讓現代建筑和傳統
  • 2023-03-03
    “四川經濟在線”3月1日以“中外專家匯聚西華大學 研討中日建筑傳統”為題作了報道。報道全文如下:四川經濟在線成都3月1日訊 2月28日,“中日建筑傳統及現代意義”學術研討會在西華大學舉行。研討會由西華大學建筑與土木工程學院、日本國駐重慶總領事館、四川歐美同學會·四川留學人員聯誼會日韓分會主辦,致公黨西華大學支部、致公黨四川大學總支、四川大學留學人員聯誼會、致公黨四川省委教育委員會協辦。日本岡山理科大學工學部建筑學科彌田俊男副教授、四川大學建筑與環境學院副院長李沄璋教授受邀,分別作了題為“現代日本建筑精神傳承的實踐”及“西南建筑傳統及現代思考”的主題演講。日本國駐重慶總領事館總領事高田真里、副領事佐藤光夫,西華大學副校長許州、建筑與土木工程學院院長舒波,四川歐美同學會·四川留學人員聯誼會日韓分會會長李沄璋,以及建筑設計行業嘉賓,西華大學建筑與土木工程學院師生兩百余人參加了會議。許州副校長代表西華大學致辭。他介紹了學校的辦學歷史及國內、國際的學術交流情況,并表示本次學術研討會的召開,對推動、加強學校中日之間的交流,豐富學生知識、拓展學生視野將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高田真里總領事表示,此次研討
  • 2023-03-02
    “教育導報網”3月2日以“‘中日建筑傳統及現代意義’學術研討會在西華大學舉行”為題作了報道。報道全文如下:《教育導報》訊(曹毅)2月28日,“中日建筑傳統及現代意義”學術研討會在西華大學舉行。日本岡山理科大學工學部建筑學科彌田俊男副教授、四川大學建筑與環境學院副院長李沄璋教授受邀,分別作了題為“現代日本建筑精神傳承的實踐”及“西南建筑傳統及現代思考”的主題演講。此次研討會由西華大學建筑與土木工程學院、日本國駐重慶總領事館、四川歐美同學會·四川留學人員聯誼會日韓分會主辦,致公黨西華大學支部、致公黨四川大學總支、四川大學留學人員聯誼會、致公黨四川省委教育委員會協辦。西華大學副校長許州介紹了學校的辦學歷史及國內、國際的學術交流情況,并表示本次學術研討會的召開,對推動、加強學校中日之間的交流,豐富學生知識、拓寬學生視野將起到推動作用。四川歐美同學會·四川留學人員聯誼會日韓分會會長李沄璋表示,這次研討會是以中日兩國建筑傳統及現代意義為題,如何理解建筑傳統并在現代建筑中賦予其新的意義,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希望通過這次研討會,能給大家在建筑傳統的保留、傳承、創新方面帶來不一樣的理解。參會同學在聆聽
  • 2023-02-23
    “央視記錄片頻道(CCTV-9)”2月23日播出了歷史名人紀錄片《千古風范蘇東坡》,其中采訪了我校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院長潘殊閑教授。該視頻由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中共眉山市委宣傳部、四川廣播電視臺聯合攝制,四川廣播電視臺、中共眉山市委宣傳部聯袂出品。該紀錄片在央視紀錄片頻道(CCTV-9)和四川衛視聯動播出。報道截圖報道鏈接如下:CCTV-9紀錄頻道:歷史名人紀錄片《千古風范蘇東坡》https://tv.cctv.com/live/cctvjilu/index.shtml?spm=C28340.P2qo7O8Q1Led.S87602.56stime=1677038370etime=1677042210type=lbacks
  • 2023-02-23
    “成都日報”2月23日第6版以“20000億后 如何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為題作了報道,對我校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文化產業管理系副主任陳睿進行了專訪。報道全文如下:成都日報截圖跨越兩萬億的成都,再出發。新征程上,拉動經濟增長,消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出席兩會的市人大代表、市政協委員紛紛建言獻策貢獻智慧,與消費相關各主管部門負責人、專家學者從不同角度發聲共話“消費”。兩會期間這場以“消費”為主題的集思廣益,勾勒出一條“城”與“市”有機融合,更好實現消費市場高質量發展的清晰路徑:今年成都將以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為主線,促進消費擴容升級,搶抓發展機遇,升級消費場景,發展新型消費,提高活動質量,加快推進消費復蘇提振。提升文旅消費供給質量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成都文旅市場春節期間主要運行指標創下3年來新高,相比2019年同期旅游總人數、旅游總收入恢復率雙雙高于全國水平。在市政協委員、杜甫草堂博物館館長劉洪看來,成都文旅消費市場復蘇的態勢才剛剛開始——3年的積淀,成都文旅將迎來一個強勁爆發期。如何迎接這一“風口”?劉洪介紹,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將創新活動形式,為市民和游客呈上精彩豐富的文化大餐。文創
  • 2023-02-17
    “中國青年報”2月17日以“團中央舉辦2023年‘共青團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面對面’活動四川專場座談會”為題作了報道。報道全文如下:本報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王鑫昕)2月14日,共青團中央在西華大學舉辦2023年“共青團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面對面”活動四川專場座談會,邀請在川部分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部分四川省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四川有關職能部門代表、高校師生代表等,圍繞“抓住重點群體、重點領域促進高校畢業生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主題深入溝通、集中協商、凝聚共識。全國政協委員,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書記、全國青聯副主席傅振邦,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菲出席會議并講話。座談會上,四川省教育廳和西華大學有關負責同志介紹了當地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與會人員熱烈討論交流、積極建言獻策。大家一致認為,就業是民生之本,也是青年發展之基。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把促進青年特別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023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1158萬人,創歷史新高,就業壓力持續增大,結構性矛盾更加凸顯,做好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義,必須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
  • 2023-02-17
    “四川新聞網”2月17日以“‘共青團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面對面’活動四川專場座談會舉行”為題作了報道。報道全文如下:四川新聞網-首屏新聞成都2月16日訊(記者 陳淋)日前,共青團中央在西華大學舉辦2023年“共青團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面對面”活動四川專場座談會,邀請在川部分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部分四川省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四川有關職能部門代表、高校師生代表等,圍繞“抓住重點群體、重點領域促進高校畢業生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主題深入溝通、集中協商、凝聚共識。座談會現場座談會上,四川省教育廳和西華大學有關負責同志介紹了當地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與會人員熱烈討論交流、積極建言獻策。大家一致認為,就業是民生之本,也是青年發展之基。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把促進青年特別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023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1158萬人,創歷史新高,就業壓力持續增大,結構性矛盾更加凸顯,做好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義,必須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加強協同聯動、用心用情用力,落實落細“穩就業”“保就業”各項舉措,把黨的關懷和溫暖充分傳遞給青年
  • 2023-02-16
    “四川日報”2月9日以“四川新增3家省重點實驗室”為題作了報道。報道全文如下:本報訊(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徐莉莎)2月8日,記者從科技廳獲悉,2022年我省新增3家省重點實驗室,全省重點實驗室已達137家。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計劃,四川依托中國民用航空總局第二研究所、西南交通大學、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北京民用飛機技術研究中心、成都縱橫自動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等建設布局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交通管理省重點實驗室。該實驗室重在破解部分民用無人機“看不見”“管不住”“飛不順”等難題。預計未來5年內突破無人機數字化協同管制等關鍵技術5項以上,制定國際、國內和行業標準5個以上,實現成果轉化超1億元。依托西華大學和四川省食品發酵工業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建設的食品微生物省重點實驗室,聚焦攻關發酵食品產業發展瓶頸問題,打造競爭新優勢。預計未來5年內新增食品資源微生物菌株3000株,建成中國首個食品腐敗微生物數據庫,攻克發酵過程精準化監測與AI模糊控制等核心技術5項以上,實現成果轉化超3000萬元。由科技廳與達州市共建的廳市共建玄武巖纖維及復合材料省重點實驗室,打造區域特色產業發展新引擎。將推動建成全省首條
  • 2023-02-13
    “川觀新聞”2月9日以“無創治療腫瘤、預制菜殺菌……核技術這樣走入日常生活”為題作了報道。報道全文如下:2月9日,一場主題為“新機遇·新挑戰”的核技術應用發展論壇(成都)在蓉舉行。在很多人眼中,“核”離日常生活很遙遠。其實,此“核”非彼“核”——核技術應用是指民用非動力核技術的應用,又稱為“同位素與輻射技術”。材料改性、消毒滅菌、無損檢測、醫學診斷治療、誘變育種、環境保護、公共安全等領域,都有它的身影。在這場論壇上,川觀新聞記者了解到,在有“核工業大省”之稱的四川,核技術應用產業也已揚帆起航。無創治療腫瘤、預制菜殺菌核技術早已融入我們的生活論壇現場,來自核技術應用管理部門、高校、科研院所、生產加工企業、協會團體等的近300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探討核技術應用的新機遇與新挑戰?!爸仉x子無創治療腫瘤技術”出現在大屏幕上時,論壇現場熱鬧了起來。這是腫瘤放療最前沿的技術——重離子放療,通過加速微觀世界中的碳離子,能夠精準制導到腫瘤部位,徹底殺滅異常細胞和組織。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夏佳文介紹,與常規的X射線等相比,這項技術能達到“無形無影”的治療效果:末端殺傷、精準治療、
  • 2023-02-10
    “教育導報”2月7日以“西華大學:“五創新”加快檔案建設”為題作了報道。報道全文如下:本報訊(王希)近期,西華大學圍繞“基礎工作規范化、檔案管理信息化、隊伍建設專業化、服務工作人性化”工作目標,立足新時代新要求,以“五創新”“五推進”加快檔案建設。創新“機制+制度”,推進檔案規范化建設。成立檔案工作委員會,校長擔任主任委員,發揮統一領導、協調和督促職能;健全工作機制,保持各歸檔單位都設有檔案工作分管領導和專兼職檔案人員;在四川省高校中第一批率先全面推行部門立卷制;建立歸檔工作聯系人制度,指派檔案館專人聯系指導各歸檔單位;建章立制,督促制度落地落實;建立巡察制度,做好溫濕度控制和安全檢查。創新“數據+系統”,推進檔案信息化建設。經過5年持續投入和建設,建成西華大學數字檔案館,基本實現“存量檔案數字化、增量檔案電子化、檔案管理與利用網絡化、檔案收集與利用業務流程化”工作目標。與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簽訂“檔案電子信息異地備份”合作協議,在省內高校中率先實現檔案電子信息異地備份。創新“平臺+團隊”,推進校史文化建設。重視校史文化建設,啟動校史館建設,組建校史館講解團,開展“講解員風采大賽”。加強工
  • 2023-01-24
    “中國青年報”1月22日以“西華大學留校學子開開心心迎新年”為題作了報道。報道全文如下:四川經濟在線成都1月22日訊 冬日暖陽照耀下,西華大學校園內掛滿紅燈籠,喜氣洋洋,留校學子們歡聚一堂守歲過新年。新春大禮包、暖心健康包、免費餐券、猜燈謎、寫春聯、投壺、套圈、投飛鏢……留校不孤單,西華送溫暖。1月17日,西華大學學生一食堂內外張燈結彩、喜氣洋洋、溫暖如春,西華大學2023年寒假留校學生團拜會在祥和團結的氣氛中舉行。校黨委副書記張力、副校長費凌,學校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代表,原黨委副書記葉耀培、王民樸,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各學院分管學生工作書記(副書記)和160余名留校學生歡聚一堂,辭舊迎新。張力代表學校向老師和同學們致以節日問候和新春祝福。他介紹了學校2022年的發展變化以及取得的成績并指出,學校這一年穩步推進各項重點工作,整體成效顯著,取得了可喜的成績,讓西華師生的幸福感大大提升。張力表示,同學們因科研、實習、兼職、社會實踐等各種原因不回家過年,學校全力為留校學生在學習生活各方面做好保障,大家有任何困難都可以找學校和老師,希望大家度過一個歡樂、祥和的春節。西華大學關工委領導、原四川
  • 2022-12-29
    “教育導報”12月22日以“我省各高校充分發揮招生和就業工作的‘風向標’作用,持續優化專業布局與結構,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入口‘旺’起來 出口‘暢’起來”為題作了報道。報道全文如下:說起就業與招生計劃、人才培養聯動機制,四川農業大學校長吳德向記者提供了一組數據:從2019年起,學校將90多個專業調整到現在的70多個,叫停了20多個市場前景不好、就業難的專業,改革力度前所未有。2021年春季學期,正式行課的第二天,川農大發布重磅通知:停招專業13個,涉及13個學院。涉及專業之多、調整力度之大。震驚之余,全校師生更多地對此項政策表示理解與支持。川農大發展規劃處處長任萬軍告訴記者,長期以來,專業“多而不精、大而不強”是制約學校高質量內涵式發展的深層次問題,“學校、學院、教師精力分散、資源浪費,專業建設的質量、效益、特色難以同步彰顯?!薄皩崿F畢業生更高質量就業和更充分就業,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質量是根本之策,優化專業布局和結構并使之同社會就業結構相匹配,是必由之路?!眳堑卤硎?,邁入“深水區”,“改革雖難,但箭在弦上、勢在必行?!闭猩幠S卸啻??調劑率、轉專業率是多少?畢業生就業與升學的占比是多少?
維護:西華大學·網管中心 蜀ICP備05006459號-1

川公網安備 51010602000503號

久久99国产热这里只有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