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道、授業、解惑,他在“師者”角色上做到盡善盡美;堅持自主和開放的指導思路,他帶領學生隊伍在競爭激烈的學科競賽中斬獲佳績;在知識更新迭代迅速的專業領域篤志不倦、堅持學習,他愿做每一位學生的“伯樂”。他是計算機與軟件工程學院的教師紀四維,曾獲評2021年西華大學“我最喜愛的老師”。
人物名片:紀四維,計算機與軟件工程學院教師。承擔《計算機網絡》《網絡攻擊與防御》《網絡安全》《動畫設計》等課程的教學工作;曾參與多項網絡工程建設,長期耕耘在教學一線。獲批教育部項目2項,獲評西華大學優秀教師、思科網院“最美教師”等榮譽稱號;帶領團隊獲得“全國十佳思科網術學院”、校優秀教學成果獎、校教師教學技能比賽三等獎;《計算機網絡》課程獲批省一流本科課程,指導學生獲得國家級、省級學科競賽獎項50余項。2021年被學生評選為“我最喜愛的老師”。
教書育人 傳道授業解惑
自1998年從陜西師范大學畢業來校工作,紀四維已在西華從教20余年。因為計算機學科的特殊性,20余年來他先后上過30余門課程,包括《計算機網絡》《網絡應用技術》《網絡信息與安全》《網絡攻防技術與實踐》《3D建模實訓》《移動通信技術原理》《密碼學》等等。
由于每門課程的知識結構和操作要求都有所差異,紀四維在上課時對知識的講解和實操演練也各有側重?!半m然有些課程名字都叫《計算機網絡》,但它們的課程內容可能完全不同,針對它們的授課方式和講解重點也大相徑庭?!?nbsp;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點,紀四維還會針對授課專業的不同,進行專門的應用學習和教學設計,并結合該專業同學的基礎水平和實際情況,提前查閱該專業領域的具體案例。
紀四維的課堂被計算機與軟件工程學院學生稱為“最難分心的課”。因為他的課堂既認真嚴肅,又和諧幽默,兩種看似矛盾的元素被他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上課前,紀四維會做最充分的準備,認真對待每一節課。2019級軟件與工程專業的呂晨希說:“紀老師的課非常生動,他總是能從生活中找到例子,并用這些生動靈活的實例將抽象繁瑣的知識點一一分解、厘清?!?/p>
紀四維認真的態度也感染著學生,通過言傳身教激勵和鼓舞學生。他傳授給學生的不只是書本上的知識,還有各種經驗見地、思想觀念?!懊看紊稀绨苏n’,為了不讓同學們‘打瞌睡’,紀老師會在課程開始前‘連載’自己學生時期的一些趣事,讓大家在開懷一笑中快速找到學習狀態?!?020級信息與工程專業的黃鑫說。
無論是課堂上還是下課后,紀四維對同學們總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他認為教師不是一味地灌輸知識,學生也不是一味地接收知識。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思考才能發現問題,而學生善于發現問題,教師才能更好地回答他們的疑惑。課堂之外,紀四維也經常幫學生解決學習、職業選擇等方面的困惑,向同學們分享自己的人生經驗與心得。哪怕有時已是午夜,只要收到學生信息他都會及時回復。2019級西華學院的肖俊威說:“我認為紀老師之所以如此受學生愛戴,是因為他能夠理解我們,懂得我們?!?/p> 以賽促學學生的良師益友
教學工作之余,紀四維秉持“以賽促學”“以賽促教”的理念,積極動員學生參加各項學科競賽,并指導學生獲國家級、省級學科競賽獎項50余項。他指導的隊伍先后在四川省大學生信息安全技術大賽、全國大學生信息安全競賽創新實踐能力賽等多項賽事中脫穎而出,接連獲得我校學子在該項賽事的突破,并在歷屆比賽中多次獲得“優秀指導教師”榮譽稱號。
雖然在歷屆學科競賽中指導學生隊伍屢獲殊榮,但紀四維從不認為是自己的功勞。他說,學院一直高度重視網絡安全領域的研究和人才培養,早在2007年就組織教師成立了網絡興趣小組,創建了西華大學網絡安全實驗室并面向全校招募對此感興趣的成員。學院的全力支持為實驗室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和發展環境?;厥讓嶒炇覛v屆隊伍取得的成績,紀四維認為這離不開每一個成員的付出與奉獻,任何一項成績都不是某一個人的功勞,而是對整個團隊的肯定。直到現在,紀四維對實驗室成員的名字都如數家珍,從2009年畢業、現在瀘州電信工作的楊森,到2014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學生、保研至電子科技大學并繼續攻讀博士學位的朱宇坤……談起自己的學生,紀四維非常自豪。
每一次學科競賽都凝結著參賽成員和指導老師的無數心血。為了更好地備賽,參賽成員除了在平時進行長期的知識積累與技能訓練,還需要在競賽前的一兩個月實施高強度高密度的備戰訓練。紀四維相信自主和開放的管理方式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思維。在日常的研究工作中,除了研究方向和技術上的指導,他把學習研究的自主權更多地留給學生。來自網絡安全實驗室Covteam團隊的2021級學生陳海宙說:“紀老師是我遇到的最好的老師,他很注重引導我們進行真正的思考,鼓勵我們在學習和研究中形成自己的想法?!痹诟傎愑柧毱陂g,紀四維盡可能地為同學們答疑解惑,為大家排除后顧之憂,讓他們可以全力投入到比賽中。
誨人不倦 愿做學生的伯樂
在做好教學工作、帶好學生團隊的同時,紀四維發表了多篇SCI、EI期刊論文,并參與了多項網絡工程建設和項目。雖然有時工作壓力大、頭緒多,但他從不抱怨,對待每一項工作都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在他看來,每一項工作都很重要,教學與科研相輔相成,承接項目也是十分寶貴的經歷。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繁忙的工作從未消磨紀四維對教書育人的熱情,他認為教師必須以終身學習為己任,只有不斷學習、不斷提升自己,才能讓學生獲得最先進的知識、最快地適應時代的變化與挑戰。在計算機領域,知識理論與實操技術的更新迭代尤其迅速,因此,他在教學過程中非常注重與時俱進,不斷用新的知識裝備自己,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在知識的無垠大海中行得更遠。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边@首清代詩人袁枚創作的《苔》,是紀四維最喜歡的詩。他愿做每一個學生的伯樂,一視同仁看待所有學生。他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花期,就像苔一樣,即使是在沒有陽光照射、植物生長不易的地方,苔蘚卻能長出綠意,展現出美麗的青春;只要努力不放棄,如米粒般大小的苔花也可以突破環境的重重障礙,像牡丹一樣燦爛盛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