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共青團中央在西華大學舉辦2023年“共青團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面對面”活動四川專場座談會,邀請在川部分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部分四川省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四川有關職能部門代表、高校師生代表等,圍繞“抓住重點群體、重點領域促進高校畢業生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主題深入溝通、集中協商、凝聚共識。全國政協委員,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書記、全國青聯副主席傅振邦,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菲出席會議并講話。座談會由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部長岳偉主持。
2023年“共青團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面對面”活動四川專場座談會會場
座談會上,四川省委教育工委副書記、教育廳黨組成員張瀾濤,學校黨委副書記、校長劉樹根分別對四川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情況和西華大學畢業生就業情況進行了介紹。與會人員熱烈討論交流、積極建言獻策。大家一致認為,就業是民生之本,也是青年發展之基。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把促進青年特別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023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達1158萬人,創歷史新高,就業壓力持續增大,結構性矛盾更加凸顯,做好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義,必須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加強協同聯動、用心用情用力,落實落細“穩就業”“保就業”各項舉措,把黨的關懷和溫暖充分傳遞給青年。
與會人員集中提出了8個方面的建議:要千方百計增崗擴容,加大企業就業崗位、社會組織就業崗位、基層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崗位、政策性公益性崗位的供給,擴大高校畢業生就業渠道和基層就業空間;要引導大學生理性創業,落實大學生創業幫扶政策,幫助提高創業“存活率”,推動創業帶動就業;要精準聚焦重點對象,加大對一般院校低收入家庭學生的就業幫扶,落實“一人一檔”“一人一策”要求,為困難學生提供精準化、個性化、差異化的就業服務;要加強價值觀塑造,指導大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精準幫助他們找準自身定位、調整就業預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就業觀、擇業觀和勞動觀;要完善教育供給結構,面向就業市場,健全完善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契合的教育供給結構,建立科學的高校就業工作評價體系,提高包括專業能力和社會化技能在內的大學生就業競爭力;要優化就業政策環境,進一步簡化高校畢業生就業手續,完善靈活就業人員的社會保障制度,消除體制機制障礙,支持高校畢業生在新領域、新行業就業;要提高就業公共服務質量,完善競爭有序的就業市場環境,規范高校畢業生招聘活動,維護畢業生合法權益;要建立健全就業法律保障體系,可適時制定專門的《大學生就業創業促進法》,或由行政部門頒發有關管理條例,理順就業創業主管部門與其他部門的關系,調節大學生及相關主體之間的法律關系,為大學生實習實踐、就業創業提供法律保障,促進就業創業措施法制化、規范化。
左上:李君,全國人大代表,團中央常委,四川省蒼溪縣白驛鎮岫云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右上:唐利軍,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大英縣現代農業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
左下:陳槐,全國政協委員,致公黨四川省直工委副主委,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副所長
右下:劉明偵,全國政協委員,全國青聯委員,電子科技大學材料與能源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上:段江,四川省人大代表,省青聯副主席,西南財經大學計算機與人工智能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鄭勝蘭,四川省政協委員,省青聯副主席,成都市成華區創女時代社區文化服務中心主任
下:楊杲,四川吾立知品牌管理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團涼山州委兼職副書記,四川省職業指導專家團成員
右:余帥霖,西華大學2019級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學生
左:譚祥林,青少年模擬政協提案活動代表、成都理工大學機電工程學院2021級機械工程專業學生
座談會前,與會人員先后前往西華大學就業指導中心、大學生網絡互動社區——易班工作站實地調研學生就業服務工作。西華大學招生與就業處、校團委、黨委宣傳部主要負責同志分別介紹了大學生就業指導與服務、網絡思想引導等方面工作的開展情況。
匯報學校就業工作開展情況
參觀易班工作站
易班工作站前合影
據悉,團中央將在“面對面”活動基礎上,充分依托人大、政協的制度化渠道,組織好今年全國兩會建議提案提交、政協大會發言、界別協商議政等工作,以高質量協商代言助力青年穩崗就業,助推大學畢業生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